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感觉异常、麻痹、无脉,可通过筋膜切开减压术、镇痛治疗、肢体抬高、监测筋膜室内压等方式处理。该综合征通常由骨折、挤压伤、剧烈运动、血管损伤等原因引起。
1、疼痛:早期表现为与损伤程度不符的剧烈疼痛,伸展患肢时加重,可能与局部组织缺血有关。治疗需立即解除外部压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曲马多等镇痛药物。
2、感觉异常:进展期出现患肢麻木或针刺感,提示神经受压缺血。需紧急测量筋膜室内压,压力超过30mmHg时需行筋膜切开术,配合甲钴胺、维生素B1等神经营养药物。
3、麻痹:肌肉主动收缩能力丧失反映不可逆损伤,常见于胫前肌群。需在6小时内完成手术减压,术后使用甘露醇脱水,配合康复训练恢复肌力。
4、无脉:终末期远端动脉搏动消失提示血管受压,需多学科联合处理。除急诊手术外,可能需血管造影评估,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
患者应严格卧床制动,避免患肢下垂,术后康复期需循序渐进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定期复查肌酸激酶水平监测肌肉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