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性白内障主要通过裂隙灯检查、视力测试、晶状体混浊分级、眼部B超等方式诊断,具体检查方案需结合辐射暴露史综合评估。
1、裂隙灯检查眼科医生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晶状体混浊程度及位置,典型辐射性白内障表现为后囊下羽毛状混浊,可能伴随前囊上皮细胞异常增生。
2、视力测试通过标准对数视力表评估视功能损害程度,辐射性白内障早期即可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后期矫正视力可能低于0.3。
3、混浊分级采用LOCSⅢ分级系统对晶状体混浊进行标准化评估,根据混浊范围分为NO1-NO6级,辐射损伤多表现为NO3级以上后囊混浊。
4、眼部B超对于严重混浊影响观察的病例,采用10MHz高频超声检测晶状体厚度及位置,排除可能并发的视网膜脱离等病变。
建议辐射暴露人群每半年进行眼科随访,检查前需详细告知辐射接触史,避免佩戴隐形眼镜以确保检查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