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道口出现小疙瘩可能与尿道肉阜、尖锐湿疣、前庭大腺囊肿、毛囊炎或尿道旁腺囊肿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处理。
1、尿道肉阜尿道肉阜是尿道口良性增生组织,多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或慢性刺激有关。表现为尿道口单发红色柔软肿物,可能伴随排尿灼热感或接触性出血。确诊需通过妇科检查,治疗可选用雌激素软膏局部涂抹,严重者需电灼或手术切除。
2、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通过性接触传播。尿道口可见菜花状或乳头状赘生物,表面粗糙易出血。需进行醋酸白试验或HPV检测确诊,治疗可采用冷冻、激光或咪喹莫特乳膏,同时需性伴侣共同筛查。
3、前庭大腺囊肿因前庭大腺导管阻塞导致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增大时可触及尿道口附近硬结。可能继发感染形成脓肿,伴随局部红肿热痛。无症状小囊肿可观察,感染时需抗生素治疗,反复发作需行造口术。
4、毛囊炎会阴部毛囊细菌感染引发红色丘疹,可能发展为脓疱。多因剃毛、出汗或卫生不良导致,表现为触痛性小疙瘩。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挤压以防感染扩散。
5、尿道旁腺囊肿尿道旁腺导管阻塞形成透明囊性肿物,位于尿道口两侧。通常无自觉症状,继发感染时可能出现排尿不适。较小囊肿无须处理,较大或有症状者需手术切除,术后需预防尿路感染。
日常应注意会阴清洁,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性生活中注意防护。出现尿道口异常赘生物时禁止抓挠或自行用药,需及时至妇科或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治疗期间应暂停性生活,遵医嘱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