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糖尿病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定期产检等方式控制。孕期糖尿病通常由胰岛素抵抗增加、胎盘激素分泌异常、遗传因素、肥胖、年龄偏大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孕期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分餐进食有助于稳定血糖。避免食用高糖分水果如荔枝、龙眼,可适量食用草莓、苹果等低糖水果。每日蛋白质摄入应充足,优先选择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脂肪摄入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减少油炸食品。
2、适度运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每周运动3-5次,每次20-30分钟。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运动时需注意避免剧烈活动,监测胎动变化,出现不适立即停止。避免空腹运动,防止低血糖发生。
3、血糖监测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记录血糖变化趋势。可使用家用血糖仪每日测量4-7次,包括空腹、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低于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mmol/L。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4、药物治疗当饮食和运动控制效果不佳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治疗。常用胰岛素包括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等。禁止自行使用口服降糖药,部分口服药可能影响胎儿发育。胰岛素剂量需根据血糖监测结果由医生动态调整,不可擅自增减。
5、定期产检增加产检频率,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通过超声检查评估胎儿大小、羊水量及胎盘功能。定期进行胎心监护,评估胎儿宫内状况。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指标,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能需要提前终止妊娠。
孕期糖尿病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注意足部护理,预防糖尿病足发生。保持良好心态,减轻精神压力。家属应给予充分支持,帮助孕妇坚持治疗。产后需继续监测血糖,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需长期随访。哺乳期仍需注意饮食控制,部分降糖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分泌,用药前需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