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炎可通过热敷理疗、药物治疗、局部封闭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筋膜炎通常与慢性劳损、外伤、感染、免疫异常、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
1、热敷理疗早期筋膜炎患者可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局部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每次持续15-20分钟。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同时可配合红外线照射等理疗方式,每日重复进行1-2次。热敷期间应避免烫伤皮肤,糖尿病患者需谨慎控制温度。
2、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伴有肌肉痉挛者可配合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症状。严重病例可能需要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片。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局部封闭治疗对于局限性压痛明显的筋膜炎,可采用局部封闭注射治疗。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注射液配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直接注射至疼痛触发点。该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每周重复进行1次,连续不超过3次。注射后可能出现短暂疼痛加重,一般24小时内缓解。
4、物理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能有效缓解慢性筋膜炎症状,通过机械应力作用促进组织修复。超声引导下筋膜松解术可精准释放粘连筋膜,改善局部微循环。其他如经皮神经电刺激、中频脉冲电治疗等物理疗法也可选择,每周重复进行2-3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
5、手术治疗经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的顽固性筋膜炎可考虑手术干预。常见术式包括筋膜切开减压术和筋膜部分切除术,通过解除筋膜高压状态改善症状。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手术存在感染、血肿等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筋膜炎患者日常应注意避免久站久坐,每小时变换体位活动5-10分钟。选择软硬适中的鞋垫,减少足底筋膜压力。运动前后做好充分热身和拉伸,控制运动强度。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摄入,有助于筋膜修复。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红肿发热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