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筋膜炎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后背筋膜炎通常由慢性劳损、受凉、姿势不良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背部肌肉紧张、压痛和放射痛。
1、局部疼痛后背筋膜炎的疼痛多集中在肩胛区或脊柱两侧,呈持续性钝痛或酸痛,晨起时加重,活动后可能减轻。疼痛可能与肌肉筋膜的无菌性炎症有关,热敷或按摩可暂时缓解。若疼痛影响睡眠或日常活动,建议就医评估是否需要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抗炎药物。
2、僵硬感患者常感到背部肌肉发紧、僵硬,尤其在久坐或清晨时明显。僵硬感与筋膜粘连、血液循环不畅相关,可通过拉伸运动改善。推荐进行猫式伸展、肩胛后缩等低强度训练,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加重损伤。
3、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出现转身、抬手等动作困难,与炎症导致的肌肉保护性痉挛有关。超声波治疗或冲击波治疗可帮助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度。急性期应减少负重活动,慢性期逐步增加功能锻炼。
4、压痛结节触诊时可发现肌肉内存在条索状硬结或压痛点,按压时疼痛向周围放射。此类结节多为筋膜挛缩形成,可采用局部封闭注射如利多卡因注射液配合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或针刀松解治疗。
5、伴随症状部分患者会合并头痛、上肢麻木等神经牵涉症状,可能与胸背部筋膜张力失衡有关。若出现肢体无力或感觉异常,需排除颈椎病或胸椎病变,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每1-2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睡眠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冬季注意背部保暖。急性期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外敷,慢性期建议通过游泳、瑜伽等运动增强背部肌肉耐力。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无缓解,或出现发热、夜间痛醒等情况,需及时至骨科或疼痛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