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不连可能由骨折固定不牢固、局部血供不足、感染、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修复、物理治疗、药物干预等方式治疗。
1. 固定不牢固:骨折复位后固定装置松动或过早负重会导致断端微动,影响骨痂形成。需重新评估固定方式,必要时采用加压钢板或髓内钉加强稳定性。
2. 血供不足:高能量损伤或手术剥离过度可能破坏骨折端血液供应。可通过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刺激或高压氧治疗改善局部微循环。
3. 感染因素:开放性骨折后骨髓炎会释放炎性介质抑制成骨。需彻底清创并使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曲松、万古霉素,配合载药骨水泥局部治疗。
4. 代谢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疾病影响骨修复能力。需控制原发病,配合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严重者需植骨手术。
术后需戒烟限酒,保证钙和维生素D摄入,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进度,避免过早进行负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