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气道管理、体位调整、设备监测、心理支持和并发症预防。
1、气道管理:
保持气道通畅是呼吸机治疗的核心环节。需定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使用无菌吸痰技术避免感染。湿化器温度应维持在32-35℃防止气道干燥,注意观察痰液性状变化。气管插管患者需检查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cmH₂O。
2、体位调整:
床头抬高30-45度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更换体位,使用减压垫预防压疮。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可采用俯卧位通气,需多人协作完成体位转换。
3、设备监测:
密切观察呼吸机参数包括潮气量、气道压力、氧浓度等指标。记录报警信息并及时处理管路脱落、积水等问题。每日检查呼吸机管路密封性,定期更换过滤器。备用简易呼吸气囊以备突发情况。
4、心理支持:
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和配合要点,使用写字板或手势建立沟通方式。播放舒缓音乐缓解焦虑,家属探视时保持肢体接触。出现人机对抗时调整参数或短期使用镇静方案。
5、并发症预防:
口腔护理每日4-6次预防VAP,使用氯己定漱口液。监测胃潴留量预防误吸,营养支持优先选择肠内途径。下肢被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约束带使用需评估必要性。
呼吸机治疗期间需保证每日2000-2500毫升水分摄入,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饮食。病情稳定后逐步开展床旁坐起、肢体活动等康复训练。保持室内温度22-24℃、湿度50-60%,定期开窗通风。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尿量变化。家属应学习基本护理技巧,出院前接受居家护理指导。出现呼吸频率异常、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等情况需立即通知医疗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