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主要风险包括胎儿宫内出血、分娩时出血概率增加、胎盘早剥、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1、宫内出血风险母体血小板过低可能导致胎儿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妊娠中晚期可能发生颅内或内脏出血。需定期监测胎儿超声,必要时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
2、分娩出血风险自然分娩时胎儿可能因产道挤压发生头皮血肿,剖宫产手术切口易渗血。建议血小板低于50×10⁹/L时选择剖宫产,术前可输注血小板。
3、胎盘功能异常母体抗血小板抗体可能通过胎盘影响绒毛间隙灌注,增加胎盘早剥风险。需密切监测胎动和胎心,出现异常及时干预。
4、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约10%-20%新生儿会出现暂时性血小板减少,严重者需输注血小板或丙种球蛋白。出生后需监测血小板计数至少72小时。
建议孕前咨询血液科和产科医生,妊娠期每两周检测血小板,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分娩选择具备新生儿重症监护条件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