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素引起的耳聋通常不会遗传。链霉素耳毒性导致的听力损伤属于获得性耳聋,主要与药物使用剂量、个体敏感性等因素相关,而非遗传基因缺陷所致。
链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耳毒性机制为损伤耳蜗毛细胞及前庭器官。当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或用药时间过长时,药物会通过破坏内耳毛细胞的线粒体蛋白质合成,导致不可逆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这种药物性耳聋多表现为双侧高频听力下降,可能伴随耳鸣或眩晕症状。临床常见于结核病治疗中长期大剂量链霉素用药者,或携带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基因的特殊敏感人群。
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人群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高度敏感性,即使使用常规剂量也可能引发耳聋。该突变基因可通过母系遗传给后代,但仅会使后代对药物耳毒性易感性增加,并非直接遗传耳聋症状。若家族中有成员使用链霉素后出现听力损伤,建议其他亲属用药前进行耳毒性药物基因检测,孕妇使用链霉素时也需评估胎儿风险。
预防链霉素耳聋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超剂量或长期使用。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纯音测听、耳声发射等听力监测,出现耳鸣等早期症状时立即停药。日常需注意保护残余听力,避免噪声暴露,必要时可佩戴助听器或考虑人工耳蜗植入。有家族药物性耳聋史者,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