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身上痒可能与药物过敏反应、皮肤干燥、肝肾功能异常、神经毒性反应或继发感染等原因有关。化疗药物可能刺激皮肤或影响代谢功能,导致瘙痒症状。
1、药物过敏反应部分化疗药物如紫杉醇注射液、顺铂注射液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伴瘙痒。轻度过敏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严重时需停用化疗药物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2、皮肤干燥化疗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导致角质层水分丢失。表现为全身皮肤脱屑、紧绷感及瘙痒。建议使用尿素软膏、维生素E乳等保湿剂,避免频繁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
3、肝肾功能异常化疗药物经肝肾代谢,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或肌酐上升,导致毒素蓄积刺激皮肤。伴随黄疸、尿量减少等症状。需监测肝功能,必要时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药物。
4、神经毒性反应奥沙利铂等药物可能损伤周围神经,引发异常感觉如刺痛、蚁走感。可表现为局限性瘙痒,常伴手脚麻木。营养神经治疗包括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严重时需调整化疗方案。
5、继发感染化疗后免疫力下降易合并真菌或细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间擦疹。特征为红斑边缘脱屑、瘙痒剧烈。确诊后需外用硝酸咪康唑乳膏,严重者口服氟康唑胶囊。
化疗期间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皮肤。每日记录瘙痒部位、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出现皮疹破溃、发热等情况需立即就医。饮食以高蛋白易消化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有助于皮肤修复,但所有药物使用均需经肿瘤科医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