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宝宝瘦了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使用药物、按摩护理、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宝宝拉肚子可能由喂养不当、肠道感染、乳糖不耐受、过敏反应、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哺乳,母亲需避免进食生冷或高脂食物。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应暂停新辅食,改为米汤、焦米粥等低渣流食。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少量多餐喂养,每次喂食量减少三分之一。
2、补充水分每排便后需补充口服补液盐Ⅲ,按说明书比例调配。可自制补液水,每500毫升温开水中加入1.75克食盐和10克白糖。观察宝宝尿量,若4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避免直接饮用果汁或运动饮料。
3、使用药物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布拉氏酵母菌散能调节菌群平衡,消旋卡多曲颗粒可减少肠道分泌。细菌性肠炎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轮状病毒感染可配合使用胃肠安丸。所有药物均需医生指导使用。
4、按摩护理家长可顺时针按摩宝宝腹部,围绕肚脐做环形按压。用掌心搓热后轻敷宝宝腹部。保持臀部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观察是否出现血便或黏液便。
5、就医治疗若腹泻超过3天未缓解,或出现发热、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需及时就诊。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电解质紊乱可能需住院观察。慢性腹泻需排查食物过敏或遗传代谢病。便常规和轮状病毒检测可帮助明确病因。
家长需注意保持宝宝餐具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恢复期可逐步添加南瓜泥、苹果泥等低纤维食物。定期测量体重,记录生长曲线变化。避免擅自使用止泻药,抗生素需严格按疗程服用。观察宝宝精神状态比关注排便次数更重要,出现嗜睡或囟门凹陷等危重症状应立即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