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心肌缺血输液治疗需使用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旨在扩张血管、减少心肌耗氧量和改善血流供应。心肌缺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长期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以及改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心肌缺血。
1、硝酸甘油是治疗心肌缺血的一线药物,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增加心肌血液供应,减轻心脏负荷。使用时需监测血压,防止低血压发生。硝酸甘油通常以静脉注射或舌下含服形式给药,起效迅速,但需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以免产生耐受性。
2、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通过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适用于伴有高血压或心律失常的心肌缺血患者。使用时需注意患者的心功能状态,避免在严重心衰或哮喘患者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需长期服用,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反跳性心肌缺血。
3、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适用于硝酸甘油和β受体阻滞剂效果不佳的患者,尤其是有冠状动脉痉挛的患者。使用时需监测心率和血压,避免与其他降压药物合用,以免造成低血压。
4、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虽不直接用于输液,但在心肌缺血的长期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可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肌缺血发作。这两种药物需长期服用,定期监测肝功能和出血风险。
心肌缺血的治疗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除药物治疗外,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运动和健康饮食,对预防和缓解心肌缺血同样重要。长期管理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定期随访和监测,有助于降低心肌缺血的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