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参考值通常为100-300×10^9/L,若数值异常需及时就医。血小板计数异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骨髓疾病、感染、药物反应等,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
1、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症,可能由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肝硬化等疾病引起。治疗包括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如艾曲波帕、罗米司亭,严重时需输注血小板。饮食上可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红肉、绿叶蔬菜。
2、血小板计数高于300×10^9/L称为血小板增多症,可能由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引起。治疗包括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必要时进行血小板分离术。饮食上应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
3、血小板计数异常还可能由药物反应引起,如肝素、抗生素等。治疗需停用相关药物,必要时使用替代药物。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小板的药物。
血小板计数异常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及时就医并遵循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血小板在正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