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病毒侵入肠道上皮细胞、破坏微绒毛结构、导致水电解质失衡及免疫应答激活等过程。
1、病毒侵入轮状病毒通过VP4蛋白与肠道上皮细胞受体结合,经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病毒RNA在胞质内复制并释放子代病毒。
2、微绒毛损伤病毒复制导致肠绒毛顶端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微绒毛缩短萎缩,双糖酶活性降低,引发渗透性腹泻。
3、水电解质紊乱受损肠道无法正常吸收钠离子和水分,同时氯离子分泌增加,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进入肠腔导致水样便。
4、免疫激活病毒刺激肠道固有层免疫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增加血管通透性,进一步加重液体渗出和肠道蠕动亢进。
患儿发病期间应补充口服补液盐,母乳喂养可继续维持,避免高糖饮食加重渗透性腹泻,出现持续呕吐或脱水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