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治疗一般间隔7-14天一次,实际频率需根据损伤程度、康复阶段、个体耐受性、治疗目的等因素调整。
1、损伤程度急性肌肉关节损伤初期可每周1-2次,慢性劳损建议每2周1次。严重椎体错位需缩短间隔,轻微功能性紊乱可延长周期。
2、康复阶段急性期疼痛明显时需密集治疗,症状缓解后转为维持性调整。骨折后康复期建议每3周评估1次,避免过度干预影响愈合。
3、个体耐受性骨质疏松或高龄患者需延长间隔至3-4周,青少年运动损伤恢复较快可适当缩短。出现治疗后头晕、疼痛加重时应暂停。
4、治疗目的姿势矫正需配合日常锻炼维持效果,通常每月1次;运动损伤预防性调整可在赛季前每月2次,日常训练期每月1次。
治疗期间应避免提重物及剧烈扭转动作,配合热敷和核心肌群训练有助于巩固疗效,出现持续麻木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