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持续37.3摄氏度不一定是癌症,可能是生理性因素或感染性疾病引起。体温异常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炎症或肿瘤等因素有关。建议结合其他症状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体温持续37.3摄氏度属于低热范畴,多数情况下与癌症无关。常见原因包括女性排卵期体温升高、长期熬夜导致的自主神经调节异常、上呼吸道感染或尿路感染等。这些情况通常伴随对应症状,如咳嗽咽痛、尿频尿急等,经抗感染治疗或休息后可缓解。部分慢性炎症如牙龈炎、鼻窦炎也可能导致长期低热,需针对性处理病灶。
少数情况下需警惕病理性原因。结核病可引起午后低热伴盗汗消瘦,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会因代谢亢进导致体温升高,两者均需血清学或影像学检查确诊。某些血液系统肿瘤或实体瘤早期可能以低热为首发表现,但多伴随体重下降、夜间盗汗等全身症状。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周期性发热,而白血病可能伴发贫血或出血倾向。
建议监测体温变化规律并记录伴随症状,避免过度焦虑。可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等基础筛查,必要时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或影像学检查。保持充足睡眠,适量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若低热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体重明显下降、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须及时至感染科或肿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