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一岁宝宝手足口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家庭护理和预防措施进行有效管理。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儿童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治疗重点在于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和防止传播。
1、药物治疗
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
- 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用于缓解发热和疼痛。注意剂量需根据宝宝体重调整,避免过量。
- 口腔喷雾或凝胶:含有局部麻醉成分的药物(如利多卡因凝胶)可减轻口腔溃疡的疼痛,帮助宝宝进食。
- 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可用于缓解皮疹引起的瘙痒,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是手足口病治疗的重要部分,能帮助宝宝更快恢复。
- 保持水分摄入:由于口腔溃疡可能导致宝宝拒绝进食和饮水,可提供温凉的流质食物(如米汤、果汁)或冰棒,避免刺激性食物。
- 皮肤护理:保持皮疹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可使用温和的保湿霜缓解不适。
- 隔离措施: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宝宝应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直至症状完全消失。
3、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
- 勤洗手:家长和宝宝都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进食前和更换尿布后。
- 消毒环境:定期清洁宝宝的玩具、餐具和常用物品,使用含氯消毒剂对可能被污染的表面进行消毒。
- 接种疫苗:EV71疫苗可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接种。
手足口病通常在一周左右自愈,但需警惕重症病例。如果宝宝出现持续高热、呕吐、嗜睡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细致的家庭护理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宝宝的不适并降低传播风险。家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宝宝安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