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手足口病通常建议挂儿科,若出现严重皮肤症状可同时就诊皮肤科。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及手足皮疹,儿科医生能综合评估全身症状并制定治疗方案。
儿科作为首诊科室的优势在于全面处理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手足口病患儿常伴随发热、食欲下降等全身反应,儿科医生可针对性开具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颗粒或干扰素喷雾剂,同时监测并发症如脑炎或心肌炎。对于轻度皮疹,儿科通常能直接处理,若皮疹范围大、溃烂或合并细菌感染,会建议转诊皮肤科联合治疗。
皮肤科在特定情况下具有补充诊疗价值。当患儿出现持续不退的疱疹、脓疱或严重瘙痒时,皮肤科可提供局部用药方案如炉甘石洗剂或阿昔洛韦乳膏。部分重症病例可能出现指甲脱落等皮肤特殊表现,此时需皮肤科介入评估。但需注意,单纯皮肤症状而无发热等全身表现时,可能为其他皮肤病如疱疹性咽峡炎,需儿科初筛排除。
患儿就诊后家长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择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温凉流质,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口腔溃疡。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须立即复诊。居家隔离至少两周,玩具餐具每日消毒,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