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皮炎性湿疹的治疗药物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抗组胺药。皮炎性湿疹是由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反应异常和外界刺激共同作用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治疗时应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配合保湿护理。
1、外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皮炎性湿疹的首选药物,常用药物包括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和曲安奈德乳膏。这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止痒作用,能有效缓解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使用时需注意选择合适强度,面部和皱褶部位应选用弱效或中效制剂,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
2、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不耐受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这类药物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来发挥抗炎作用,尤其适用于面部和皮肤薄嫩部位。使用时可能出现局部烧灼感,但通常可耐受。
3、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和依巴斯汀,主要用于缓解瘙痒症状。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来减轻过敏反应,对于夜间瘙痒明显的患者可选用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需注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抗组胺药,以免增加副作用。
4、除了药物治疗,日常护理对皮炎性湿疹的管理同样重要。建议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避免过度清洗。每日多次使用无香料、无酒精的保湿剂,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避免接触可能引起刺激的物质,如羊毛、化学清洁剂等。
5、对于严重或顽固性皮炎性湿疹,可能需要系统治疗。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在短期内控制急性发作。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适用于对其他治疗无效的慢性病例。生物制剂如度普利尤单抗,通过靶向抑制IL-4和IL-13来调节免疫反应。
皮炎性湿疹的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建议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有助于病情控制。对于长期慢性患者,建立长期的皮肤护理习惯和定期随访制度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