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术后出现积水可通过腹腔穿刺引流、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调整引流管位置、二次手术等方式处理。积水通常由淋巴液渗出、吻合口瘘、感染、低蛋白血症、腹腔粘连等原因引起。
1、腹腔穿刺引流术后少量积水可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缓解,适用于淋巴液渗出或局部渗出性积液。操作前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穿刺后需加压包扎并监测生命体征。若积液为乳糜状需考虑淋巴管损伤,需配合低脂饮食。
2、抗感染治疗感染性积水多伴随发热、引流液浑浊,需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严重感染可能形成腹腔脓肿,需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覆盖厌氧菌,同时加强引流管护理。
3、营养支持低蛋白血症导致积水时需输注人血白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配合肠内营养粉剂补充蛋白质。每日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若低于30g/L需调整营养方案。同时限制钠盐摄入避免水钠潴留加重积水。
4、调整引流管位置引流管堵塞或位置不当会导致局部积液,需在影像学定位下调整导管方向。必要时更换大孔径引流管,保持负压吸引压力在60-80mmHg。每日记录引流液性状和量,突然减少需警惕导管移位。
5、二次手术吻合口瘘或肠管坏死引起的顽固性积水需手术探查,术中可进行肠造瘘转流粪便。对于广泛腹腔粘连可行粘连松解术,术后放置多根腹腔引流管。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术后需加强镇痛管理。
术后需保持半卧位促进积液引流,每日测量腹围变化。饮食应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鱼肉泥、蒸蛋羹,避免豆类等产气食物。遵医嘱进行床上踝泵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引流管周围皮肤需用碘伏每日消毒。若出现腹痛加剧或引流液呈血性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