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通常分为I期、II期、III期、IV期四个主要分期,分期依据包括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
I期结肠癌指肿瘤局限于结肠黏膜或黏膜下层,未侵犯肌层,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此阶段肿瘤体积较小,通常通过肠镜检查发现,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II期结肠癌肿瘤已侵犯结肠肌层或浆膜层,但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根据肿瘤是否穿透肠壁全层,又分为IIA和IIB两个亚型。此阶段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或便血症状,手术需扩大切除范围并清扫区域淋巴结。III期结肠癌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但无远处器官转移。根据转移淋巴结数量分为IIIA、IIIB、IIIC三个亚型。此阶段需结合术后化疗降低复发风险,肿瘤可能引起肠梗阻或明显消瘦。IV期结肠癌已发生肝、肺等远处器官转移,属于晚期阶段。此期治疗以全身化疗、靶向治疗为主,部分患者可接受转移灶切除手术,症状常包括严重腹痛、恶病质或黄疸。
结肠癌患者应定期进行肠镜筛查,尤其有家族史或长期便秘人群。日常需保持高纤维低脂饮食,限制红肉摄入,避免吸烟饮酒。确诊后应配合医生完成影像学评估,严格遵循分期治疗方案,术后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