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后无法行走通常与骨折未完全愈合、关节稳定性不足或软组织损伤有关。踝关节是人体承重关键部位,骨折后需经历骨痂形成、重塑等阶段才能恢复支撑功能。
骨折初期骨痂尚未形成,断端存在微动,此时负重行走会导致疼痛加剧甚至移位。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前,患肢需保持非负重状态4-8周。过早活动可能损伤周围韧带肌腱,关节腔内积血积液也会限制活动度。部分患者伴随下胫腓联合分离,这种损伤即使骨折愈合仍会影响行走稳定性。
严重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距骨脱位时,关节面不平整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此类患者康复期可能延长至3-6个月,行走时出现持续性疼痛和僵硬感。少数患者因神经血管损伤出现足部感觉运动障碍,这种情况需结合肌电图评估神经恢复情况。
建议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折愈合进度,在医生指导下分阶段进行踝泵训练、支具保护性负重等康复训练。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可选择牛奶、西蓝花等食物。康复期间避免跳跃、爬坡等剧烈活动,夜间睡觉时抬高患肢有助于消肿。若6个月后仍存在明显功能障碍,需考虑关节镜清理或韧带重建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