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背骨折愈合后出现脚肿和走路痛可能与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软组织粘连或创伤性关节炎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处理。
骨折愈合初期局部微循环尚未完全重建,静脉回流受阻可能导致肿胀。伴随的疼痛常与行走时骨骼受力改变有关,可通过抬高患肢、穿戴弹力袜促进血液回流,配合红外线理疗改善症状。若存在肌腱或韧带粘连,表现为活动时牵拉痛,康复科医生可能建议超声波治疗或关节松动术。部分患者因骨折线累及关节面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磨损会引发负重痛,需通过X线或MRI确诊,轻中度病例可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缓解。
少数情况下可能涉及复杂病理变化。骨折畸形愈合导致生物力学异常会引发持续性疼痛,需CT三维重建评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表现为皮肤温度异常伴烧灼痛,需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骨不连患者可能出现假关节活动伴肿胀,核素骨扫描有助于鉴别。这些情况通常需要骨科手术干预。
恢复期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选择硬底鞋提供足弓支撑。每日进行踝泵运动300次以上促进淋巴回流,水中行走训练可减少关节负荷。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控制钠摄入减轻水肿。若肿胀持续超过两周或疼痛夜间加重,须排除深静脉血栓或感染可能,尽早就医复查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