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在病情控制稳定的情况下通常可以进行白内障手术。手术安全性主要取决于血压控制水平、心血管风险评估、术前用药调整、术中监测及术后护理等因素。
1、血压控制水平:
术前需将血压长期稳定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急性高血压发作期需推迟手术。持续高血压可能增加术中出血风险,影响角膜清晰度,导致手术操作难度增大。
2、心血管风险评估:
需评估是否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需先控制基础病。心电图异常或近期发生过心血管事件者,建议延迟手术至病情稳定3个月后。
3、术前用药调整:
抗凝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阿司匹林通常无需停用,但华法林可能需短期替代治疗。部分降压药如利血平可能影响麻醉效果,需提前与内科医生沟通调整方案。
4、术中监测:
手术全程需监测血压波动,采用表面麻醉可减少应激反应。血压骤升超过180/100毫米汞柱时需暂停操作,静脉给予短效降压药物处理。
5、术后护理:
术后需加强血压监测,避免咳嗽、呕吐等引起眼压波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可能引起血压升高,需与降压药物协同使用,定期复查眼底情况。
高血压患者术前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多食用富含钾的香蕉、菠菜等食物。术后恢复期避免提重物、弯腰等动作,适度进行散步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为宜。定期监测晨起和睡前血压并记录,出现眼痛、视力骤降等情况需立即复诊。保持每日7-8小时规律睡眠,避免情绪激动诱发血压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