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发烧可能由感染、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深静脉血栓、压疮或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物理降温、药物干预、伤口护理及导尿管理等方式缓解。脊髓损伤患者因感觉障碍可能无法及时察觉体温异常,需密切监测并及早就医。
1. 感染脊髓损伤后长期卧床易引发肺部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多因咳痰无力导致分泌物滞留,表现为咳嗽、脓痰及持续低热。泌尿系统感染常见于留置导尿管患者,可能出现尿液浑浊、下腹坠胀。需进行痰培养或尿培养确诊,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同时加强翻身拍背护理。
2.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高位脊髓损伤可能破坏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导致体温异常波动。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无汗,皮肤干燥发红,体温可达39℃以上。需立即用冰毯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可考虑使用氯丙嗪注射液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同时排查其他发热原因。
3. 深静脉血栓下肢活动障碍患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起肺栓塞。早期表现为单侧下肢肿胀疼痛,伴随38℃左右低热。确诊需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急性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慢性期改用华法林钠片,同时穿戴医用弹力袜预防血栓进展。
4. 压疮感染骶尾部或足跟部压疮继发感染是常见发热源。III度以上压疮可见组织坏死伴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多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需彻底清创后使用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外敷,严重感染者联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每2小时变换体位避免受压。
5. 尿路感染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障碍易导致残余尿增多,引发反复尿路感染。症状包括排尿灼痛、尿液异味及间歇性发热。建议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必要时间歇导尿,急性发作时使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冲剂,定期复查尿常规监测感染控制情况。
脊髓损伤患者发热期间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选择高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增强免疫力。床单位使用透气性好的纯棉材质,每30分钟协助翻身一次。康复期可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若体温持续3天超过38.5℃或出现意识改变,须立即送医进行血培养及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