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水肿可能由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淋巴回流受阻、过敏反应、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抬高患肢、冷敷、药物治疗、透析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局部受压可能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表现为手指胀痛、皮肤发紧。日常可通过定时活动手腕、局部热敷促进循环。若伴随麻木需排查颈椎病,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血塞通软胶囊等改善微循环药物。
2、淋巴回流受阻乳腺癌术后淋巴清扫或丝虫感染可能破坏淋巴管,引发单侧手臂进行性肿胀。早期表现为晨起手部按压凹陷,后期出现皮肤增厚。需穿戴压力袖套,严重时需进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配合地奥司明片、羟苯磺酸钙胶囊等药物治疗。
3、过敏反应接触洗涤剂、金属饰品等致敏物后,手部可能出现瘙痒性水肿伴皮疹。立即用清水冲洗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可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口服氯雷他定片。若出现喉头水肿需急诊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液。
4、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导致蛋白尿时,常见晨起眼睑与手部对称性水肿,按压凹陷明显。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呋塞米片利尿,配合黄葵胶囊保护肾功能。定期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
5、心脏疾病右心衰竭患者可出现从足踝向上发展的凹陷性水肿,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控制每日饮水量,服用螺内酯片联合托拉塞米片利尿,必要时给予地高辛片强心治疗。监测体重变化及电解质水平。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下垂手臂,睡眠时垫高患肢促进回流。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观察尿量及水肿变化。若水肿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胸闷、少尿等症状,需立即到心血管内科或肾内科就诊。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保护水肿部位皮肤,预防感染。定期进行握拳锻炼有助于改善手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