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不建议自行放血处理。踝关节扭伤后局部可能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自行放血可能导致感染、加重损伤或延误治疗。
踝关节扭伤后局部血管可能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形成淤血肿胀。此时若用针具刺破皮肤放血,非但无法有效缓解肿胀,反而可能因操作不当损伤神经血管,增加细菌感染风险。开放伤口还可能干扰后续医学检查,影响医生对损伤程度的判断。部分患者误认为放血能加速淤血消散,实际上扭伤后48小时内应遵循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原则,通过物理方法控制肿胀。
踝关节扭伤后若出现皮肤破损、剧烈疼痛无法负重、关节明显变形等严重表现,需立即就医排除骨折或韧带完全断裂。医疗环境下医生可能根据情况采用关节穿刺抽液等专业操作,但该操作需要严格无菌条件和影像学引导,与民间放血有本质区别。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更应避免任何形式的自行放血,以免引发难以控制的感染或出血。
踝关节扭伤后应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24小时内每2小时冰敷15分钟,使用弹性绷带适度加压包扎。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贴膏等外用药物缓解疼痛,若48小时后肿胀未减轻需及时就诊。恢复期避免过早负重行走,可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帮助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