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心慌可能由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情绪波动、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心慌是冠心病常见症状,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时,心脏需加快收缩满足机体需求,可能引发心慌。典型表现为活动后胸闷伴心悸,休息可缓解。可通过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等扩张冠状动脉药物改善血流,严重者需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2、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易诱发室性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表现为突发心慌伴脉搏不齐。动态心电图可明确诊断,常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持续性房颤需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3、心力衰竭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减退时,心脏代偿性加快收缩引发心慌,多伴有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需使用呋塞米减轻心脏负荷,联合地高辛增强心肌收缩力。日常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
4、情绪波动焦虑紧张等情绪变化会激活交感神经,使心率增快出现心慌感。这种情况与冠心病病情无直接关联,可通过心理疏导、正念训练缓解,必要时短期服用劳拉西泮等抗焦虑药物。
5、药物副作用部分冠心病治疗药物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可能引起心悸等不良反应。调整用药剂量或更换为氨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可改善症状,切勿自行停药。
冠心病患者出现心慌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测量心率,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日常需低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注意监测血压血糖,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心脏彩超和冠脉CTA。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睡眠时抬高床头可减轻夜间症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外出时尽量有人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