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游泳后单侧耳朵疼可能与外耳道炎、中耳炎、耵聍栓塞、外耳道损伤或鼓膜穿孔等原因有关,可通过清洁耳道、使用药物、避免进水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外耳道炎游泳时污水进入耳道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引发外耳道炎。表现为耳痛、耳痒或耳道红肿,可能伴随少量分泌物。家长可用干净棉签轻柔吸干耳道水分,避免孩子抓挠。医生可能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滴耳剂,或配合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抗感染。
2、中耳炎呛水后病原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可能诱发急性中耳炎。孩子会出现耳痛、听力下降,可能伴随发热。家长需避免孩子用力擤鼻,可用温热毛巾敷耳部缓解疼痛。医生可能推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头孢呋辛酯颗粒等口服抗生素,严重时需鼓膜穿刺引流。
3、耵聍栓塞游泳后耳垢吸水膨胀可能堵塞耳道,产生胀痛感。家长不要自行掏耳,以免损伤耳道。医生会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后冲洗清除,或使用耵聍钩取出。日常建议每3-6个月检查耳道,避免频繁使用棉签清理。
4、外耳道损伤不当掏耳或泳池异物可能划伤耳道皮肤,接触污水后引发疼痛。表现为触碰耳廓时疼痛加剧,可能伴少量出血。家长应保持耳道干燥,医生可能开具红霉素软膏局部涂抹,合并感染时使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
5、鼓膜穿孔跳水或耳部受撞击可能导致鼓膜破裂,出现突发耳痛、耳鸣或听力下降。家长需立即停止游泳活动,避免耳道进水。医生会通过耳镜检查确诊,小穿孔通常2-3周自愈,大穿孔需手术修补。恢复期可使用头孢丙烯颗粒预防感染。
日常预防需选择水质达标的泳池,游泳时佩戴专用耳塞。游完后将头偏向单侧轻跳排出耳内积水,或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朵20厘米吹干。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清理耳道,洗澡时可用棉球堵住外耳道口。若孩子反复出现耳部不适,建议耳鼻喉科定期检查,排除先天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等问题。饮食上多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增强黏膜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