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通常需要通过超声检查、血液检查、CT检查、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和胆囊功能检查等方式确诊。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便捷、经济等优势。通过高频声波可清晰显示胆囊内结石的数量、大小及位置,同时能观察胆囊壁厚度和胆汁淤积情况。典型结石表现为强回声团伴后方声影,泥沙样结石可见移动性回声带。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提高检出率,避免肠道气体干扰。
2、血液检查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结石并发症。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急性胆囊炎,胆红素和转氨酶异常可能反映胆总管结石或肝功能损伤。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常提示胆道梗阻,淀粉酶检测可排查是否合并胰腺炎。这些指标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3、CT检查CT检查对钙化结石的检出率较高,能清晰显示结石的钙化成分和胆道系统立体结构。增强CT可准确判断胆囊炎症程度,发现胆囊穿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还能鉴别胆囊癌等占位性病变。对于肥胖患者或超声检查受限时,CT可作为有效补充手段,但无法检出胆固醇类非钙化结石。
4、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无需造影剂即可三维重建胆管系统,能准确判断结石是否进入胆总管及其梗阻部位。该检查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避免有创的ERCP检查风险。适用于疑似合并胆管结石、胆管解剖变异或需术前评估的患者,但检查费用较高且耗时较长。
5、胆囊功能检查胆囊收缩功能检查通过脂肪餐刺激后观察胆囊排空情况,评估胆囊储备功能。核素扫描可定量测定胆囊排空率,超声动态监测能观察收缩幅度。功能检查对决定是否保留胆囊有指导意义,胆囊排空障碍者易复发结石,可能需考虑胆囊切除术。
确诊胆囊结石后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刺激胆囊收缩引发疼痛。规律进食可减少胆汁淤积,每日饮水有助于稀释胆汁。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及时就医,慢性患者应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变化。根据医生建议选择药物溶石或手术治疗,避免自行服用排石药物导致胆管梗阻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