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手足口病反复高烧39度以上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干扰素,并配合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冰袋冷敷、退热贴。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病毒通过飞沫、接触传播,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高烧不退可能与病毒活跃或继发感染有关,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1、药物治疗是控制手足口病高烧的关键。利巴韦林能抑制病毒复制,适用于重症患者;阿昔洛韦对疱疹病毒有效,可缓解口腔疼痛;干扰素可增强免疫力,缩短病程。用药需遵医嘱,注意药物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皮疹等。
2、物理降温是辅助退烧的重要手段。温水擦浴通过蒸发散热降低体温,水温控制在32-34度,擦拭部位包括额头、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冰袋冷敷适用于高热不退,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额头、腋下,每次15-20分钟,避免冻伤。退热贴方便携带,可贴于额头、太阳穴,持续降温4-8小时。
3、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2-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记录体温变化曲线,观察发热规律。如体温持续39度以上超过24小时,或出现惊厥、嗜睡、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脑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4、预防继发感染是控制病情的重要环节。保持口腔清洁,用生理盐水或专用漱口水漱口,避免刺激性食物。皮疹部位保持干燥,避免抓挠,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室内通风换气,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患儿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减少传播风险。
手足口病高烧39度以上需及时就医,通过抗病毒药物、物理降温、密切监测、预防感染等措施控制病情,避免严重并发症。家长应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密切观察患儿状态,必要时及时就医,确保患儿安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