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评估、肺功能检查和过敏原检测,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控制、环境管理和急性发作处理。
1、症状评估典型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症状加重。医生会详细询问发作频率、诱因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同时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相似疾病。症状日记记录有助于判断病情控制水平。
2、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或激发试验是确诊关键,通过测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变化率评估气道可逆性阻塞。峰流速仪监测可发现昼夜变异率,儿童患者需配合年龄适配的检测方式。肺功能结果需结合临床判断。
3、过敏原检测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能识别花粉、尘螨等诱发因素。职业性哮喘需进行职业暴露评估,运动诱发型哮喘需结合运动试验。过敏原回避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4、药物控制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长期控制首选,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常联合使用,白三烯调节剂适用于阿司匹林哮喘。急性发作时需使用沙丁胺醇等短效支气管扩张剂,严重者需全身激素治疗。
5、环境管理避免烟雾、冷空气等刺激因素,使用防螨寝具,保持室内湿度40-60%。流感疫苗接种可预防感染诱发,肥胖患者需体重管理。重症患者可考虑支气管热成形术等介入治疗。
哮喘患者应建立个性化行动方案,掌握吸入装置正确使用方法,定期复查调整治疗。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抗氧化食物,避免已知过敏食物。适度有氧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寒冷干燥环境下剧烈运动。出现预警症状如夜间憋醒、用药频率增加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