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37摄氏度通常是正常的体温范围。体温受测量部位、时间、活动状态等因素影响,口腔、腋下、直肠等不同部位的正常值略有差异。
健康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口腔温度多在36.3-37.2摄氏度之间,腋下温度通常比口腔低0.3-0.5摄氏度,直肠温度则比口腔高0.3-0.5摄氏度。女性排卵期体温可能轻微上升0.3-0.6摄氏度。婴幼儿因代谢旺盛,基础体温常比成人略高0.5摄氏度左右。体温在一天中也有生理性波动,清晨2-5时最低,下午5-7时较高,但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摄氏度。运动后、餐后或情绪激动时可能出现短暂性体温升高。
若体温持续超过37.3摄氏度或低于36摄氏度,可能提示病理状态。发热常见于感染性疾病、炎症反应、肿瘤等,体温过低则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休克、严重营养不良有关。测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进食冷热饮、情绪波动等干扰因素,选择固定时间段测量更准确。水银体温计需测量5-10分钟,电子体温计听到提示音后读取数值。
日常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注意环境温度适宜,夏季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冷风直吹环境,冬季注意四肢保暖。发热时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若出现反复发热、持续低热或伴随头痛、寒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