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宫位于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具有改善耳鸣、耳聋及调节听觉功能的作用。
1、解剖定位听宫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体表定位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关节之间的凹陷中。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位,微微张口可触及明显凹陷。该穴位深层分布有面神经分支及颞浅动静脉,针刺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损伤血管神经。
2、主治功能传统医学认为听宫可疏通耳部经络气血,临床多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鸣等听觉障碍。现代研究显示刺激该穴位能改善内耳微循环,促进听神经功能恢复,对中耳炎引起的听力下降也有辅助改善作用。
3、操作手法日常保健可用指腹轻柔按压听宫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专业针灸常采用直刺0.5-1寸的深度,配合捻转手法增强刺激。艾灸该穴时需注意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烫伤面部皮肤。
4、配伍应用治疗耳疾时常配伍翳风穴、耳门穴协同增效,配合谷穴、太冲穴可缓解肝阳上亢型耳鸣。对于肾虚型听力减退,可加用肾俞穴、太溪穴进行整体调理。
5、注意事项局部皮肤感染或出血倾向者禁用针刺,孕妇慎用强刺激手法。自行按摩时力度应轻柔,出现眩晕等不适需立即停止。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作期不宜刺激该穴位。
日常可通过双手掌心搓热后温敷听宫穴进行保健,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避免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耳部健康。若出现持续耳鸣或听力下降,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等专业检查,明确病因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