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CT并不能检查出所有疾病。全身CT可以检查出部分疾病,但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综合判断。
全身CT对实质性器官病变、骨折、肿瘤等结构异常有较高检出率。例如肺部结节、肝脏占位、脑出血等病变在CT影像中呈现明显密度差异,容易被识别。对于早期肺癌筛查、急性脑卒中评估、外伤后内脏损伤排查等场景,全身CT具有重要诊断价值。骨骼系统病变如椎间盘突出、关节退行性变也能通过三维重建清晰显示。血管成像技术可辅助诊断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危急重症。
全身CT对功能性病变、早期炎症、微小病灶的检出能力有限。胃肠黏膜浅表病变在普通CT中容易漏诊,需要结合胃肠镜检查。部分神经系统变性病如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也无法通过CT直接确诊。对于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小病灶可能存在分辨率不足的问题。
检查时需注意根据具体症状选择针对性扫描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结合病史、体检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判断病情。对于疑似功能性或代谢性疾病,应配合实验室检查、电生理检测等专项检查手段。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需严格评估检查必要性,必要时采用低剂量方案或替代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