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服农药后应立即就医,可通过催吐、洗胃、使用解毒剂、血液净化、对症支持等方式治疗。误服农药通常由操作不当、储存不当、误认包装、儿童误食、自杀倾向等原因引起。
1、催吐误服农药后若患者意识清醒且未发生抽搐,可立即用手指刺激咽喉部催吐,减少毒物吸收。但强酸强碱类农药腐蚀性强,催吐可能加重食管损伤,此时禁用该方法。常见引发呕吐的农药包括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需结合农药类型选择处理方式。
2、洗胃医院会采用温盐水或活性炭混悬液洗胃,适用于服毒6小时内的患者。洗胃可清除胃内残留毒物,但对腐蚀性农药需谨慎操作。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洗胃需持续至洗出液无味,同时需监测患者电解质平衡。
3、解毒剂根据农药类型使用特效解毒剂,如有机磷中毒可用阿托品注射液、碘解磷定注射液,百草枯中毒需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解毒剂需早期足量使用,但需避免阿托品过量导致谵妄等不良反应。
4、血液净化重症患者可采用血液灌流或血浆置换,适用于百草枯、毒鼠强等无特效解毒剂的农药。血液净化能快速清除血液中的毒物,但需在中毒后4-6小时内进行,同时配合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5、对症支持针对农药引发的症状采取相应措施,如抽搐可用地西泮注射液控制,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急性肾损伤需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及生命体征。
农药应存放于儿童无法触及的专用柜中,使用后彻底清洗器械。农业操作时穿戴防护装备,避免皮肤接触。家庭建议选用低毒生物农药,废弃包装须专业处理。出现误服后保留农药包装或样本供医生识别,送医途中保持患者侧卧防误吸。康复期需随访肝肾功能,避免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