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慢性肾炎患者低蛋白的原因主要是肾脏功能受损,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大量流失,同时身体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下降。治疗上需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来改善。
1、肾脏功能受损是慢性肾炎患者低蛋白的主要原因。肾脏的滤过功能下降,导致蛋白质无法被有效回收,大量蛋白质随尿液排出,形成蛋白尿。同时,肾脏的代谢功能减弱,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和利用,进一步加剧低蛋白状态。
2、饮食调整是改善低蛋白的重要措施。患者应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鱼类、瘦肉和豆制品,同时控制总蛋白摄入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6-0.8克/公斤体重,具体需根据病情调整。
3、药物治疗可帮助缓解低蛋白症状。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这些药物可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补充必需氨基酸制剂如复方α-酮酸也有助于改善蛋白质代谢。
4、定期监测是管理低蛋白的关键。患者需定期检查尿蛋白、血肌酐和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监测血压和血糖,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延缓病情进展。
慢性肾炎患者低蛋白的治疗需综合饮食、药物和监测等多方面措施,通过科学管理,可有效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