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的危害主要包括短期认知功能障碍、情绪波动、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及潜在长期神经损伤风险。脑震荡是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多由头部受到外力冲击导致脑组织短暂功能障碍引起。
1、认知功能障碍脑震荡后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或思维迟钝等症状。这与脑干网状结构及大脑皮层功能暂时性抑制有关。患者需避免用脑过度,可通过认知训练辅助恢复,严重时需神经心理评估干预。
2、情绪波动约半数患者会出现易怒、焦虑或抑郁等情绪问题,与脑内神经递质平衡紊乱相关。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情绪,持续症状超过1个月需心理科介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氟西汀胶囊等抗抑郁药物。
3、头痛头晕创伤后血管痉挛及前庭系统受影响可引发持续性头痛或眩晕。急性期可冷敷缓解,反复发作需排除硬膜下血肿等继发损伤。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可短期使用,但须警惕药物过量性头痛。
4、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或嗜睡常见于恢复期,与褪黑素分泌节律改变有关。建议固定就寝时间并限制日间小睡,顽固性失眠可短期服用右佐匹克隆片,但需防范药物依赖。
5、长期神经损伤反复脑震荡可能增加慢性创伤性脑病风险,表现为进行性震颤或认知衰退。职业运动员等高危人群需严格遵循重返赛场指南,出现步态异常等征兆时需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检查。
脑震荡患者应保持2-4周静息期,避免剧烈运动和电子屏幕刺激。饮食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及抗氧化蔬果,如三文鱼与蓝莓。恢复期间出现呕吐或意识改变需立即急诊,日常可使用防滑地毯等居家防护措施降低二次损伤风险。定期神经科随访有助于监测恢复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