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病人通常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短暂意识丧失等症状。脑震荡属于轻度颅脑损伤,可能与头部受到外力撞击、运动损伤、交通事故等因素有关。
1、头痛头痛是脑震荡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头部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可能伴随压迫感。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多数在受伤后立即出现,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头痛可能与脑组织轻微水肿、颅内压力变化或神经递质紊乱有关。若头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
2、头晕脑震荡患者常感到头晕或平衡失调,可能出现站立不稳、行走困难等症状。头晕可能与前庭系统功能暂时性紊乱、脑干轻微损伤有关。部分患者会描述为头重脚轻或天旋地转感,通常在安静休息后逐渐缓解。头晕持续超过一周或伴随耳鸣、听力下降时,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内耳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3、恶心呕吐约半数脑震荡患者会出现恶心或呕吐,多发生在受伤后数小时内。这种症状可能与脑干呕吐中枢受刺激、颅内压变化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呕吐通常为胃内容物,若出现喷射性呕吐或持续不能进食,需警惕颅内压增高。轻度恶心可通过少量多次进食清淡流质缓解,严重呕吐需医疗干预。
4、短暂意识丧失部分脑震荡患者受伤后会出现数秒至数分钟的短暂意识丧失,表现为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记忆空白等。这种一过性意识障碍可能与网状激活系统功能暂时抑制有关。意识恢复后可能出现逆行性遗忘,无法回忆受伤经过。若意识丧失时间超过10分钟或反复发作,需通过CT等检查排除脑挫裂伤。
5、认知障碍脑震荡后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等认知症状,被称为脑震荡后综合征。这些症状与神经元代谢紊乱、轴索微损伤有关,常见于学生或脑力劳动者。认知测试可能发现信息处理速度下降、工作记忆受损。多数在2-4周内自行恢复,持续症状需神经心理评估和康复训练。
脑震荡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用脑过度,受伤后24小时内需有人陪护观察病情变化。饮食宜选择易消化、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燕麦、香蕉等,促进神经修复。恢复期间禁止饮酒、饮用咖啡因饮料,避免使用非必要药物。若出现持续呕吐、瞳孔不等大、肢体无力等警示症状,须立即就医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多数轻度脑震荡在1-2周内症状逐渐消退,但完全恢复前应避免再次头部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