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抑郁症可通过临床症状评估、量表筛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等方式诊断,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社会支持、生活方式调整。
1、临床症状评估: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核心症状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典型表现包括持续两周以上的心境低落、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可能伴有食欲改变、疲劳感、自责或无价值感。需特别关注老年人可能以躯体不适为主诉的特点。
2、量表筛查:
常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量化评估。GDS专为老年人设计,排除了易与躯体疾病混淆的条目;HAMD则能更全面评估抑郁严重程度。量表结果需结合临床判断,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3、实验室检查:
需进行甲状腺功能、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等检测,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等器质性疾病。电解质检查和肝肾功能评估对后续药物选择有指导意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检测皮质醇水平以排除库欣综合征。
4、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有助于鉴别脑血管病变、脑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老年抑郁症患者常见脑白质病变和基底节区异常,这些发现可能影响治疗效果预测。功能性脑影像检查在科研中应用较多,临床诊断价值有限。
5、排除其他疾病:
需详细排查帕金森病、痴呆早期、肿瘤等器质性疾病,以及药物副作用导致的抑郁状态。特别注意与适应障碍、焦虑障碍的鉴别诊断。共病情况在老年患者中常见,需要综合评估。
老年抑郁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多参与社交活动。饮食注意补充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限制咖啡因摄入。家属需给予充分情感支持,定期陪同复诊,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建议通过养花、书法等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避免长期独处。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