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急性肠胃炎通常由感染、饮食不当或药物刺激引起,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呕吐。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抗感染、补液或调整饮食等措施。
1、感染
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都可能引发肠胃炎。这些病原体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接触传播,进入人体后破坏肠道黏膜,导致炎症反应。治疗上,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病毒感染则以对症治疗为主,如补液和止泻药物。
2、饮食不当
食用不洁、变质或刺激性食物也可能引发急性肠胃炎。例如,过量摄入辛辣食物、酒精或冷饮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炎症。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规律也会加重肠胃负担。治疗时需调整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同时,可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或铋剂,缓解症状。
3、药物刺激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抗生素或化疗药物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导致急性肠胃炎。这些药物可能直接损伤胃黏膜或改变肠道菌群平衡。治疗上需停用相关药物,或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药物。同时,可服用益生菌如双歧杆菌或乳酸菌,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急性肠胃炎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感染性肠胃炎需抗感染治疗,饮食不当引起的需调整饮食,药物刺激导致的需停用相关药物。无论何种原因,补液和休息都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