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皮上长疙瘩可能由麦粒肿、霰粒肿、过敏反应、病毒感染或皮脂腺囊肿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干预、手术引流、抗过敏治疗或局部护理等方式缓解。
1、麦粒肿:
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初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可触及硬结。治疗以抗生素眼膏为主,如红霉素眼膏配合热敷促进排脓。若形成脓肿需眼科医生切开引流。
2、霰粒肿:
霰粒肿是睑板腺出口阻塞形成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表现为无痛性眼睑硬结。小囊肿可通过热敷和按摩促进吸收,较大囊肿需行霰粒肿刮除术。反复发作需排查是否存在睑缘炎等基础疾病。
3、过敏反应:
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能引发眼睑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突发性皮肤隆起伴瘙痒。需立即脱离过敏原,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严重时需短期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
4、病毒感染:
传染性软疣或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导致眼睑出现簇集性水疱或蜡样丘疹。病毒性病变具有自限性,但需避免抓挠防止扩散。医生可能开具阿昔洛韦乳膏等抗病毒药物缩短病程。
5、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的潴留性囊肿,表现为皮下光滑肿物。小囊肿无需处理,若继发感染出现红肿疼痛,需先抗感染治疗后再行手术摘除。日常应注意保持眼周清洁。
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洁孩子眼睑,避免揉眼等机械刺激。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A、C增强黏膜抵抗力。观察肿块变化情况,若持续增大超过1周、影响视力或伴有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诊眼科排查罕见肿瘤可能。注意区分疙瘩是否随眨眼移动,帮助医生判断病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