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处理方式主要有交由医院统一处理、制成中药紫河车、制作胎盘胶囊、焚烧掩埋、制作纪念品等。胎盘是胎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器官,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处理时需考虑卫生安全与伦理规范。
1、医院处理多数医疗机构会按照医疗废弃物标准流程处理胎盘,采用高温高压灭菌后集中焚烧。这种方式能彻底消灭潜在病原体,避免生物污染,符合传染病防治法规要求。产妇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医院会进行专业化处置。
2、中药制备中医称胎盘为紫河车,需经漂洗、蒸制、烘干等十二道工序炮制。传统认为其具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功效,常用于治疗虚劳羸瘦等症状。制作过程需由专业药师操作,确保符合中国药典卫生标准。
3、胶囊加工部分机构提供胎盘冷冻干燥研磨服务,将胎盘制成胶囊便于保存。该方式需确保全程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但胎盘活性成分可能因加工工艺丧失,且存在伦理争议,部分地区已明令禁止此类服务。
4、焚烧掩埋自行处理可选择深度掩埋或焚烧,需远离水源且埋深超过1米。焚烧时应注意完全碳化,避免烟雾污染。这种方式适合不愿保留胎盘又拒绝医院处理的家庭,但需遵守当地环保规定。
5、纪念保存近年兴起胎盘拓印、树脂封装等纪念方式,需经专业脱水和防腐处理。操作时应佩戴防护装备,避免接触血液污染物。此类方法虽具纪念意义,但保存不当可能导致腐败变质。
胎盘处理前应进行乙肝、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筛查,阳性胎盘必须由医疗机构规范处置。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需确保过程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产后恢复期应注意营养补充,可适量增加动物肝脏、红肉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促进血红蛋白合成。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盆浴,六周内禁止性生活以防感染。如出现发热、异常出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