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儿哮喘的治疗主要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白三烯调节剂,同时需结合日常管理和环境控制。哮喘的发病与遗传、环境因素及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和倍氯米松。这类药物能有效减轻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频率。使用时需注意正确的吸入技巧,定期评估疗效并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2、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常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可扩张支气管,改善肺功能。这类药物能持续12小时以上,但不宜单独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3、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可阻断炎症介质的作用,适用于轻度持续性哮喘和运动诱发型哮喘。该药物口服方便,但需长期服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4、急性发作时可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快速缓解症状。这类药物起效快,但不宜长期频繁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5、日常管理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度运动等。定期监测肺功能,记录哮喘日记,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6、环境控制需注意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定期清洁床品,避免使用地毯和毛绒玩具。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
7、心理疏导也很重要,帮助患儿及家长正确认识哮喘,消除恐惧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可参加哮喘教育课程,学习自我管理技能。
8、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声音嘶哑、口腔念珠菌感染等需及时就医。
小儿哮喘的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家长需积极配合坚持用药,做好日常管理,帮助患儿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