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新生儿黄疸高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累过多引起的,常见于出生后2-3天,通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多因新生儿肝脏功能未完全发育,胆红素代谢能力不足;病理性黄疸可能与溶血性疾病、感染、胆道闭锁等疾病有关。治疗方法包括光疗、药物治疗和调整喂养方式。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黄疸类型,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1周左右达到高峰,随后逐渐消退。这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成熟,无法有效代谢胆红素,导致其在血液中积累。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密切观察,确保胆红素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如溶血性疾病(如ABO血型不合)、感染(如败血症)、胆道闭锁等。这些情况会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或排泄障碍,使黄疸加重且持续时间较长。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3、治疗方法
- 光疗:通过蓝光照射分解皮肤中的胆红素,促进其排出体外,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
- 药物治疗:如使用苯巴比妥促进肝脏代谢功能,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溶血性黄疸。
- 调整喂养方式:增加母乳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通过粪便排出,或根据医生建议补充配方奶。
新生儿黄疸高虽然常见,但家长需密切观察黄疸程度和持续时间。若黄疸出现早、进展快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通过科学的护理和医疗干预,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能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