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后小腹微痛可能由激素波动、盆腔充血、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或卵巢囊肿等因素引起。
1、激素波动:
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导致子宫轻微收缩,引发下腹隐痛。这种疼痛通常持续1-2天,可通过热敷缓解。
2、盆腔充血:
经期盆腔血管扩张可能造成血液回流不畅,月经结束后残留的充血状态可能引起坠胀感。适度散步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症状。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在经期后持续刺激周围神经,可能产生持续性钝痛。该病常伴随性交痛和排便痛,需超声检查确诊。
4、慢性盆腔炎:
输卵管或卵巢的慢性炎症在月经后易急性发作,疼痛多位于下腹两侧,可能伴有异常分泌物。需抗生素规范治疗。
5、卵巢囊肿:
黄体囊肿或卵泡囊肿在月经后期可能因体积增大牵拉包膜,表现为单侧隐痛。直径超过5厘米的囊肿需手术干预。
建议观察疼痛是否伴随发热、异常出血或排尿不适,日常可进行盆底肌放松训练,避免久坐和辛辣饮食。每周3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等食物。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逐渐加重,需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