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老人骨质疏松的治疗需要结合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运动干预,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关键。骨质疏松是由于骨密度下降导致的骨骼脆弱,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治疗的核心在于减缓骨质流失、促进骨形成,并通过饮食和运动增强骨骼健康。
1、药物治疗
-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质流失。
-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适用于绝经后女性,帮助维持骨密度。
- 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可刺激骨形成,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
2、饮食调整
- 高钙食物: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富含钙,是补钙的首选。豆制品如豆腐、豆浆也是良好的钙来源。
-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蛋黄和强化食品有助于促进钙吸收。
- 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避免高盐、高糖饮食,减少骨质流失。
3、运动干预
- 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跳舞等,可刺激骨骼生长,增强骨密度。
- 抗阻训练:如举哑铃、弹力带训练,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保护骨骼。
- 平衡训练:如太极拳、瑜伽,可提高身体协调性,降低跌倒风险。
4、生活习惯调整
-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速骨质流失,应尽量避免。
- 适度晒太阳:每天15-30分钟的日光照射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
- 定期检查:通过骨密度检测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老人骨质疏松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运动干预缺一不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降低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建议老年人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以评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