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钙剂补充、维生素D补充、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容易导致骨折风险增加。
1、钙剂补充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充足的钙摄入有助于维持骨量。常见的钙剂有碳酸钙、枸橼酸钙、乳酸钙等。碳酸钙含钙量高但需要胃酸帮助吸收,枸橼酸钙吸收不受胃酸影响更适合胃酸分泌不足的人群。钙剂最好在餐后服用,分次补充效果更好,单次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吸收率。
2、维生素D补充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和肾脏钙重吸收,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普通维生素D需要在体内转化为活性形式才能发挥作用,骨化三醇是活性维生素D制剂,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维生素D与钙剂联合使用效果更佳,但需注意监测血钙水平避免高钙血症。
3、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阿仑膦酸钠需每周固定时间空腹服用,服药后保持直立位半小时。降钙素能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特别适用于伴有骨痛的患者。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可模拟雌激素对骨骼的保护作用。
4、促进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新骨形成。这类药物需要每日皮下注射,通常疗程不超过两年。新型药物如地诺单抗通过抑制骨吸收因子发挥作用,每半年皮下注射一次,使用方便但价格较高。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骨折,可考虑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通过骨水泥注入稳定骨折椎体。髋部骨折通常需要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手术。术后仍需坚持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预防再次骨折发生。
骨质疏松患者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当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跳舞等有助于维持骨量。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预防跌倒风险。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监测治疗效果,遵医嘱规范用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骨质疏松的长期管理至关重要,需要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