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核心特征是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小血管炎症,进而引发皮肤、关节、消化道和肾脏等多系统症状。
1、遗传因素
过敏性紫癜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对某些刺激物过度敏感,从而诱发疾病。
2、环境因素
感染(如呼吸道感染、链球菌感染)、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或食物过敏原(如海鲜、坚果)等外部因素可能触发过敏性紫癜。这些刺激物激活免疫系统,导致血管炎症和紫癜形成。
3、生理因素
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是过敏性紫癜的核心病理机制。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组织识别为外来物质时,会释放大量炎症介质,损伤血管壁,导致出血和紫癜。
4、外伤
虽然外伤不是过敏性紫癜的直接病因,但局部创伤可能加重皮肤紫癜的表现。例如,皮肤受到摩擦或压迫时,紫癜可能更加明显。
5、病理变化
过敏性紫癜的病理变化主要涉及小血管炎症和血管壁损伤。轻症患者可能仅表现为皮肤紫癜,重症患者则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关节肿胀或肾脏损害(如蛋白尿、血尿)。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 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可缓解皮肤瘙痒和过敏症状。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用于控制炎症,减轻关节痛和腹痛。
-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适用于重症患者,尤其是肾脏损害者。
2、饮食调理
- 避免食用可能引发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鸡蛋等。
- 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
3、生活方式调整
- 避免剧烈运动,减少皮肤摩擦和外伤风险。
-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和受累器官进行个体化处理。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若出现严重腹痛、消化道出血或肾脏损害,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